构建多层次医保便民服务体系,打造医保智能化“码时代”
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办理挂号、就医、缴费、检查化验、打印报告单、拿取药品、办理住院及医保结算等全场景全流程就医购药和医保报销业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医保码。
医保码的本质是医保身份识别的电子介质。医保身份识别是参保人享受医保待遇的前提和基础,对提高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之前,不同参保类型、不同参保地区之间使用的身份识别介质各有不同,整体上缺少统一的医保服务身份识别介质。国家医保局组建后,于2019年11月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医保电子身份标识——医保电子凭证,即医保码,并依托其身份核验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创新“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构建多层次医保便民服务体系,在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保码的发展可以看成医保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短短四年的时间,医保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国医保码用户已突破11亿,看病买药智能化升级见证了医保码更新迭代。
立足群众需要,开启医保身份识别介质规范统一的“青铜时代”
医保码诞生背景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便民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推动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推进民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组建后,国家医保局在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新时代医保信息化建设之初,就规划了要研发全国统一、规范的医保服务身份核验介质,切实满足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医保身份识别的三个“需要”。
一是支持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衔接的需要。前期,我国医保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所使用的身份识别介质也有不同,由人社部门管理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普遍采用社保卡,由卫生健康部门管理的新农合普遍采用身份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原有医保服务身份识别介质不能有效延续和满足不同服务群体获取医保服务的习惯和诉求,迫切需要在身份证、社保卡兼容基础上,建立新的身份识别认证模式,更好助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促进城乡居民医保服务均等化。
二是满足参保群众获取便捷医保服务的需要。在互联网普及应用和全民医保的背景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数字化转型,医保服务群体、服务渠道、服务场景都呈现多元形态,带来了群众对医保身份识别介质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医保部门有需要、也有可能研发统一的电子身份识别介质,让群众申领使用更方便,医保部门管理成本更低更高效,更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医保医疗相衔接、参与各方相协同的一体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各地通过使用医保码实现互联网医保服务无卡办理,减少了因人群聚集导致的病毒传播风险。
三是契合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统一的医保身份识别介质能够更好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互联网+医保服务”发展需要,顺应新时期参保人在城乡间、区域间流动带来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服务等动态化诉求,是促进社会公平、彰显制度优势、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医保码的设计原理
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国家医保局按照全国统一的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库标准,建设了医保身份识别认证系统。在保留社保卡、身份证双卡认证模式基础上,搭建形成集医保身份电子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统一规范的多层次医保身份识别认证体系。医保码通过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姓名等三项实名信息和人脸生物特征对参保人进行实名实人校验,采用国产加密算法、数据加密传输、动态二维码展示、防止截屏和分享等实施拦截技术,确保参保人个人信息和医保基金使用安全。此后,各级医保部门多次发文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与各合作渠道协同配合,确保医保码服务安全、参保人员数据安全。
着力优化服务,打造医保便民服务“白银时代”
随着医保码推广应用不断深化,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全国通办的医保便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医保码,一码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医保码这项便民“小举措”不断取得利民惠民“大进展”。
聚焦“急难愁盼”,实现看病买药“三个转变”。医保除了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更多是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持续推进医保码“全场景通”“全流程通”“全国通”,群众看病买药正在发生“三个转变”。一是服务方式从“持卡”向“脱卡”转变。有了医保码后,群众通过手机展示二维码或刷脸就能看病买药,解决了卡丢失、忘带卡等情况无法用医保直接结算的烦恼。二是服务场景从“单点”向“全程”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兴调研之风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的部署要求,2023年医保部门将“医保码就医购药全流程应用”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发动各级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加快推动医保码从仅在结算环节可用到可在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报告查询、药房取药等全流程使用,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升看病买药体验。三是服务范围从“本地”向“全国”转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加,异地就医需求随之增加,异地就医办理便捷度也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医保码凭借全国跨区域通用的优势,助力群众线上自助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线下脱卡直接结算,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围绕高频事项,打造医保便民精品服务。一是搭建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助力医保服务“网上办”。依托医保码身份核验能力,国家医保局推出国家医保服务平台,为参保群众提供医保个人信息查询、公共信息查询、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地方专区服务等。平台实名用户达4.6亿,上线32个省级地方专区,涵盖100余项服务功能。二是实现异地就医“线上备案”,助力看病买药“跨省办”。不断优化简化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在常规线上异地就医快速备案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助备案,实现了免材料、即时开通、即时享受的全自助备案服务。目前,已有近1000万人次通过国家统一的线上渠道成功办理备案。三是坚持智能创新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助力医保服务“暖心办”。对于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使用智能技术较为困难群体的医保服务需求,推出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大字版、医保亲情账户、异地就医代他人备案、代家人查询年度医疗费用和个税大病扣除金额等信息等功能,并在医保经办机构增加医保码线下激活、线下亲情账户绑定等服务,有效缩小了服务体验差异,充分保障了不同偏好和能力的参保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医保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全国已有近25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由家人通过亲情账户代为激活医保码并办理相关医保业务。
拓展服务范畴,形成医保服务矩阵效应。当前医保部门正在打造医保便民“三电子两支付”服务体系,包括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票据、医保电子处方、医保移动支付、医保可信支付等,联通就医购药全流程,形成服务优化全闭环,推动服务体验全新升级,为参保人提供更为贴心的医保服务。医保电子票据不依赖于实物票据,可以支持全国跨地域手工报销等相关业务使用,提供更为便捷的医保报销服务。截至目前,医保电子票据已在18个省份上线,接入定点医疗机构超3千家,归集票据近2千万张。医保电子处方是联通医保、医疗、医药的重要载体,基于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推进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以方便参保群众就医、取药、报销为工作标准,是医保信息化助力“三医”联动的重要途经。目前,医保电子处方已在31个省份上线,上线定点医药机构超过3万家,累计开方超过350万张。医保移动支付以提供医保线上结算能力和提高支付便捷性为核心,参保人通过一部手机即可完成费用结算。医保码和移动支付的结合,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就医效率,解决医院窗口排长队的老大难问题,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平均可为每位就诊人节省43分钟。医保可信支付是为提升医保服务质量、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保障医保信息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医保部门积极探索的为参保群众提供“先记账后结算”的创新服务。
各地进展经验、特色做法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支持医保码就医购药使用,半数以上省份医保码激活率超过了75%。在国家整体规划部署的同时,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由点及面、推陈出新,将医保码与本地线上线下高频政务服务相关联,为参保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广东省作为医保码首发省份之一,持续发力推进医保码推广应用。广州市围绕医保码的身份认证功能,积极推动医疗保障经办业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目前,已扩展到普通门诊选点、居民医保账户信息采集、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业务申请及信息查询等本地特色的经办业务在线查询及办理,将医保码的应用演绎成推进“互联网+医保”发展的典型实践。
辽宁省积极探索推广医保码多元化应用,创新启动“一码通城”建设工作,以医保码作为市民实名制个人数字身份的有效载体,实现线上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用”、商务服务“一码通优”。目前,沈阳市医保码已在满足医疗保障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政府津贴发放、预约接种新冠疫苗、扫码借阅、扫码停车和扫码游园等17个市民服务场景试点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医保码多领域、多元化应用,有效扩大了医保码覆盖范围,提升激活率,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青海省依托医保码的推广应用,让偏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医保便捷服务。在药店首推全流程自助购药一体化终端,依托云药店管理子系统,参保用户可在自助购药一体化终端扫码添加药品然后刷脸完成“一站式”结算。不仅提升用户购药体验感,且通过实名、实人、实地认证,形成可管控可溯源的就诊购药监管体系,有效杜绝了串换药品、冒名顶替或盗用社保卡刷卡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通过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全流程无卡刷脸就医、藏汉双语屏幕提示等服务,已激活医保码的用户仅需刷脸便可完成身份识别实现免卡、免密就诊购药,有效提升了医保服务能力水平。在村卫生室等场所提供就医购药全流程扫码、刷脸、刷身份证服务,偏远地区群众也能即时享受快捷的医保直接结算。
持续优化完善,展望医保智能化“黄金时代”
接下来,医保部门将持续深入开展针对医保码使用问题的“走流程、找堵点”活动,不断提高“医保码、一码通”的含金量;持续扫除医保码“全场景通、全流程通、全国通”的工作死角;在不久的将来,打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便利、更加高效的医保便民服务“黄金时代”,更好履行“中国医保,一生守护”的承诺使命。
一是强化平台支撑能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互联网+医保”服务应用的前提基础。接下来,依托已全面建成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医保部门将不断拓展医保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扩大“一网通办”范围与深度,研究制定医保码“一码付”建设方案,加快实现医保码线上线下全业务应用,推进医保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互为补充,为群众提供标准、高效的医保服务。
二是加快医保码普及应用。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策略,精准提升激活率、使用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医保码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定点医药机构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帮助就医购药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使用,精准提高医保码普及度,力争实现全民应用。
三是打造便民服务生态。除加快推进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电子票据、可信支付等推广应用外,还将探索推进离线结算、数字人民币等与医保服务相结合,推动促进医疗与医保服务之间、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全面打造立体化的医保便民服务生态,充分释放医保服务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撬动医保各领域改革,以优质服务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
四是建立医保便民服务效能提升机制。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扎实推进医保码在就医购药全流程、医保经办全场景的应用,持续开展落实情况排查工作,推动形成“堵点梳理、服务优化、强化支撑”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大力营造医保码提质增效迭代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是提升医保服务“精准画像”能力。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依托医保码身份核验能力,围绕医保经办、信息查询、看病买药等关键事项,推动服务精准化匹配、个性化推送、“一站式”办理,推动医保便民服务精细化发展。
六是提升医保综合服务水平。通过各级医保官方服务平台、医保经办机构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线上医保服务咨询及指引,及时解决群众在使用医保码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问题收集、受理、流转、办结、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快补齐医保线上服务短板,提升医保便民服务能力与水平。
七是进一步深化医保数据应用。深入推进医保大数据“两结合三赋能”工作,不断丰富医保数据多领域多场景的赋能应用,加强医保数据治理,持续提升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为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支撑;推动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共享利用,将医保数据“走出去”“引进来”有机结合,优化数据应用环境,分析挖掘医保大数据价值,充分释放医保数据价值。(ZGYB-2024.02)
作者 | 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符媚茹 张雯卿
热点文章